你是本帖的第 11577 位读者
  ≡ 帖子主题:2006年大会论文集--下肢部疾病
  • 等级:管理员
  • 积分:5610
  • 金钱:12257
  • 帖数:2177
  • 注册:2005-8-9
  • 状态:离 线
  • 楼主
2006年大会论文集--下肢部疾病

针刀治疗股骨头坏死1162例临床报告

 

赖志刚  翟川江  陈关富  叶韵  罗杰

( 四川康骨医院 610041 )

 

【摘  要】 目的:探讨针刀治疗治疗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机理和方法。方法: 共治疗观察1162例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针刀治疗进行个体化的康复治疗、锻炼治疗,疗程1年,治疗12个月时分别进行自身对照。结果:总有效率91.4% 结论:以针刀治疗股骨头坏死可明显改善症状、功能、抑制病情进展,促进股骨头的修复,同时在治疗经济学方面有着较明显的优势,尤其适宜于早期、儿童及青壮年患者。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针刀;功能锻炼

 

我院自2000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入院股骨头坏死患者1584例,其中治疗后随访达一年以上者1162例。我院均以生物力学失衡理论为指导,以针刀治疗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获得了令人满意的近远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1162例,年龄最小者3岁,最大者84岁

性别比例:  男:女=1.63:1

年龄分段:1162例病人年龄分段表

年龄
 13岁以下
 13-25岁
 25-60岁
 60岁以上
 合计
 
病例
 69
 51
 836
 206
 1162
 
比例%
 6
 4.4
 71.9
 17.7
 100
 

 

病因及诱因分析

1162例病人病因及诱因分析表

病因
 烟酒
 激素
 创伤
 血液病
 髋关节脱位
 减压病
 强脊炎类风湿
 原因不明者
 
病例
 325
 149
 297
 9
 69
 10
 14
 288
 
比例%
 28
 12.8
 25.6
 0.8
 6
 0.8
 1.2
 24.8
 

1.1.4病程:追溯病史,平均3.6年,最短1月,最长30年。

1.2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1.2.1症状

我院把股骨头坏死病分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在各期中症状的表现特点是不一样的,下面具体描述如下:

股骨头坏死的Ⅰ期症状:患者自觉双腿或单腿容易疲劳无力,活动后加重,可自行消失。随着病情发展,双腿或单腿容易疲劳无力症状的发生频率会逐渐增多,有时伴有髋关节隐隐作痛。Ⅰ期股骨头坏死的髋关节疼痛,是进行性阶段性的髋关节疼痛,时有时无,逐渐形成不间断的髋关节疼痛,在行走时髋关节疼痛症状会更加严重。

股骨头坏死Ⅱ期症状:是髋关节疼痛,呈持续性进行性的髋关节疼痛,站立时髋关节疼痛严重,严重者不柱拐杖无法行走。伴有患肢畏寒、酸软无力,臀部疼痛,或伴有腰椎疼痛,或伴有膝关节疼痛,跛行(瘸子),髋关节功能障碍等。

股骨头坏死Ⅲ期症状:是髋关节疼痛,呈持续性进行性的髋关节疼痛,站立时髋关节疼痛严重,伴有患肢畏寒、酸软无力、臀部疼痛,或伴有腰椎疼痛,或伴有膝关节疼痛,跛行严重,柱双拐行走疼痛,明显感到腿短,患肢肌肉萎缩,软组织粘连,下肢无力、畏寒,髋关节下蹲、外展、内收功能严重障碍。

股骨头坏死Ⅳ期症状:髋关节疼痛较剧,休息也不能缓解,严重跛行,柱双拐行走困难。X射线平片关节面扁平,关节间隙显示变窄:髋臼有骨硬化改变,囊腔形成,边缘累赘。股骨头完全变形。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病人的X线检查发现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并不完全一致,这可能与本病起病缓慢,并且个体的差异较大,病因多样及个体对疼痛的耐受性程度不一有关。

1.2.2体征

髋关节局部深压疼痛,内收肌起止点压痛,“4”字试验(+),托马氏征(+),直腿抬高试验(+),外展、内收、外旋、内旋活动受限,患肢可短缩,或有髋关节半脱位体征,纵向叩击试验有时(+),蹒跚步态,或跛行。

1.3诊断标准、分期及排除标准

1.3.1诊断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标准193页(行业标准)

有明显的髋部外伤史。

无髋部外伤史而有长期服用激素,过量饮酒等。

髋部疼痛,以内收肌起点处为主,疼痛可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可向下放射痛至膝关节。

行走困难,呈跛行,进行性加重。

髋关节功能障碍,以内旋外展受限为主,被动活动髋关节可有周围组织痛性痉挛。

X线摄片检查可见股骨头密度改变及中后期的股骨头塌陷。

1.3.2  分期 

X线作为重要的诊断依据,一般采取骨盆正位片和蛙式位片两种。Ficat五期分类法:

0期:单侧有明确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对侧髋关节定为0期。该期病例无临床症状,X线及MRI检查正常

Ⅰ期:为放射学前期,其特征为无放射学异常迹象,至多显示微小的骨质疏松。患者有关节僵硬、疼痛,尤以夜间加重,伴有关节活动轻微障碍,以内旋、外展为主

Ⅱ期:临床症状持续存在,甚至加重,X线可见股骨头有弥散性骨质疏松,有硬化和囊性变,股骨头上方承重区有骨硬化斑,MRI可见新月状改变。关节间隙和股骨头球面正常

Ⅲ期:更加严重,可有跛行或需扶拐行走,各方向活动均受限。骨小梁的连续性出现断裂,有透亮区的新月征和股骨头部分塌陷或扁平,骨节间隙正常或增宽。新月征有时需拍正侧位片或断层片方能显示

Ⅳ期:临床症状同Ⅲ期,软骨面进行性丧失,髋臼骨赘形成。股骨头失去球面外形并表现骨关节炎变化。

1162例病人X线检查分期情况表

分期
 Ⅰ期
 Ⅱ期
 Ⅲ期
 Ⅳ期
 
病例
 107
 442
 349
 264
 
比例%
 9
 38.3
 30
 22.7
 

1.3.3 特殊检查

股骨头坏死的CT检查,是从横断分层观察死骨块的大小,而且可以明确显示囊状改变的大小,股骨头软骨下断裂骨折,股骨头塌陷的部位和塌陷的程度。

MRI:股骨头内异常低信号区,或者高信号区(非创伤性)。

骨扫描:股骨头内有冷区(早期缺血)或呈热象(晚期修复)。

血管造影:早期无造影剂显示,严重时可出现广泛小动脉穿入。

1.3.4股骨头坏死治疗排除标准:

年龄在65岁以上;目前正在应用激素者,或者停药时间短于一年者;

FicatⅣ期伴关节积液,股骨头碎片;感染性髋关节炎导致股骨头坏死者;

身体素质很差,严重贫血者;经济条件很差,无法坚持治疗者;

2.治疗

2.1针刀治疗:

体位: 侧卧位,患侧在上

定位: 大转子上缘2-3厘米处,常规在股骨头投影弧线上定3点,常规皮肤消毒,术者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铺无菌巾

定向: 刀口线与股骨长轴平行,针刀体与局部体表垂直

针刀操作: 针刀刺入股骨头表面,刺切2刀,并根据病情,酌情使用针刀松解:①内收肌群起止点;②韧带:髂股韧带、耻股韧带等;3闭孔神经出口;④隐神经髌下支;⑤髂腰肌起止点。

2.2功能锻炼:在针刀治疗一周后,由理疗科配合手法治疗,按摩和患肢牵引,每天一次,6-8周。患者一律住院治疗8周,前5次治疗以15天为周期,两月后改为一月一次,一般Ⅰ期6-9次,Ⅱ期9-15次Ⅲ期,15-20次,Ⅳ期,20-26次

3.疗效标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疗效标准193P(行业标准)

治愈:行走无跛行,髋关节无疼痛,下肢无短缩,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X线片股骨头死骨区塌陷、骨坏死及骨增生硬化现象基本消失。

好转:症状减轻,髋关节活动功能改善,下肢短缩在1厘米左右,X线片股骨头变大或扁平,但骨坏死及骨增生硬化现象有所改善。

未愈:症状无改善。X线片征象无改变。

4.结果:

1162例病人治疗疗效表

效果
 治愈
 好转
 未愈
 总有效率
 
病例
 244
 818
 100
 1062
 
比例%
 21
 70.4
 8.6
 91.4
 

5.讨论

引起股骨头坏死的原因多种多样,任何原因造成股骨头血供明显减少,乃至丧失,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中国传统医学早在2000年前《内经·灵枢》就有过描述,当时称之为“骨蚀”。多年来流行病学对发病率尚未得到完全准确的统计,但一致认为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人群以中壮年多于儿童,男多于女。

5.1病因可以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因素两大类:

创伤因素包括股骨颈骨折(1934年国外统计发生率为65%,1980年发生率为21.4%),脱臼(发生率为10%-30%,如果骨折与脱臼合并出现则发生率为80%),髋关节积累性损伤等。

非创伤性因素包括应用激素、放射性、滑膜炎、静脉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发育不良、大量饮酒和长期吸烟等100余种因素

缺血性坏死病理:血管断裂、受压、痉挛、脂肪栓塞,导致骨细胞缺血,造成髓内骨、骨髓、骨皮质逐渐坏死。数周后血管自周围吸收坏死骨,另一方面,由成骨细胞形成新骨覆盖在坏死骨密度增加,随着修复反应的进一步发展,骨组织的完整性遭到破坏,骨小梁断裂,软骨塌陷,股骨头变形,髋关节间隙改变。

5.2针刀治疗原理:

临床实践来看,股骨头之外的因素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本病患者普遍存在髋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肌腱的孪缩,导致髋关节功能障碍。在早期,这可以限制病员的髋关节活动,起到减轻股骨头的动力负荷之作用。但随着病情的进展,上述病理改变,加重了髋关节的静力负荷,使得髋关节腔内高压状态,反过来进一步恶化了股骨头的缺血,瘀血状态,微循环障碍进一步加重。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不能有效地解决上述病理状态。

针刀治疗(1)首先松解髋关节囊,达到减轻腔内压的作用,增加微循环灌注。解除软组织的粘连、疤痕和挛缩,恢复软组织的力学动态平衡状态和力学静态平衡状态,(2)消除肌肉紧张、痉挛,改善髋关节周围肌肉微循环,改善代谢,促进炎症致痛物质的清除,(3)针刀还具有针刺的效应,且“得气”感比针刺更强,能舒通经络,调节脏腑气血功能,激发体内调节作用,产生镇痛物质(如脑啡呔等),达到“去痛致松”的目的。

5.3功能锻炼、康复理疗

适宜的练功方式和运动量可以增强髋关节周围肌力,改善循环,是保证和巩固疗效的关键。因此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选择适宜的练功方法和运动量,在医生的指导下,运动量应由少到多,幅度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严格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配合适当的牵引、理疗,进一步改善循环,解除肌肉痉挛,改变髋关节间隙。

5.4从治疗结果分析,治愈者大都是小儿、一期和二期轻者,对三四期病员的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资料]

[1] 赖志刚,陈关富. 实用针刀术.四川科技出版社,2004.

[2] 朱汉章. 针刀医学原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上海针刀医学网欢迎你: http://www.shxzd.com
咨询电话:021*56580511  13601951971
  •   2006/11/30 21:43:37
  •  

  • 等级:管理员
  • 积分:5610
  • 金钱:12257
  • 帖数:2177
  • 注册:2005-8-9
  • 状态:离 线
  • 2


针刀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机理分析

 

顾雪忠

( 上海海淞医院小针刀疗法专科  200011  上海 )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疑难病,目前病情严重的除了行关节置换以外,西医尚无好的治疗措施,而针刀医学从一个全新的软组织损伤的角度来对此病的发病机理、诊断、治疗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飞跃。

针刀将此病由不治、难治转变为可治,易治。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也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主要的常见病因是外伤、骨折、激素、大量饮酒等,传统西医的做法是将股骨头切掉置坏,用金属或陶瓷的假体替代植入,术后的并发症非常多,据国外文献报道,全髋关节置坏术后光深静脉栓塞引起的死亡就达5%左右,也就是20个手术者中,有一人会在术中或术后的短期内死亡,因此无论对病人和医生来说都是冒着巨大的风险。

中国传统医学对此病的治疗采用的是活血化淤,补血养肾的方法来治疗,有一定的作用,但见效极慢,只能缓解部分疼痛症状,难以使股骨头重新生长,恢复原状。

针刀医学从软组织损伤的角度来考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质,认为股骨头坏死的原因是血供不足,血供不足的原因是由于髋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等组织的粘连挛缩疤痕卡压了穿过其中的血管、神经,使得供应股骨头的血管受到挤压而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长期的供血不足,则引起股骨头的营养不足,骨细胞坏死,股骨头出现空洞、塌陷,严重者甚至出现完全消损。软组织对周围穿行其中的神经支的下压则引起局部或向上、向下的各种形式的疼痛、麻木、酸胀、发冷的感觉。

我们再来进行深入的思考,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伤?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其中一半的原因是由于腰部3横突综合征导致的,而另外一半的原因则是由于激素饮酒及骨折外伤等因素导致。

接着,我们再来探讨一下腰3横突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在临床上,腰腿痛的病是极常见的,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腰腿痛就是腰3横突综合征引起的,患者自觉腰中部发痛,久坐久站加重,躺下休息后缓解,部分口才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或大腿前外侧的麻木发胀、疼痛,症状一般不过膝。

腰3横突综合征的原发病因是慢性腰部肌肉、筋膜的损伤,导致腰部的胀麻痛和向臀腿部的放射痛。病初起时,臀腿部的症状只是一个反应区,并非原发病灶,但根据宣蛰人的《软组织外科学》的理论,当这种反应病灶迁延不愈,持续不退时,就会发生质的改变,会使反应区的肌肉、筋膜、血管、神经等软组织发生实质性的病理变化,从而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病灶,此时,光治疗腰3横突部就不能解决问题了,必须结合治疗臀髋腿部的软组织损伤。如果臀髋腿部软组织的病损得不到治疗,经过数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持续发展,即可引起供应股骨头的血管神经被束紧、卡压,由此导致了股骨头的缺血性无菌性坏死。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部分病人(将近一半),首先出现的症状是腰臀部的酸胀麻痛、发冷等症状,一般不过膝,这时去拍X线片,一般看不出任何明显的改变,但细心的医生会建议去做核磁共振,会显现股骨头部少量缺血的现象,这便是早期的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早期的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用针刀可以完全治愈。用针刀对腰部及臀髋病损的软组织进行针刺、切割、松解治疗,只需几次即可完全治愈,且不复发。

西医对于早期的股骨头坏死束手无策,他们将股骨头坏死称为“不死的癌症”。只有等到股骨头完全坏死,疼痛难忍时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就这样被耽误了,这是多么严重的错误啊!

对于病程较长,股骨头已经发生了明显塌陷变形的患者,治疗相应复杂,总的原则就是内外兼治。内治:即是在股骨头内以及股骨颈内打出一条隧道,由正常的骨细胞慢慢向病损区生长期,修复股骨头的正常功能。外治:行针刀治疗,对病损点进行松解,彻底改变髋关节周围的血供状态,改善股骨头的外部环境,同时,外加牵引,服用活血化淤、促进骨细胞生长的中成药物等辅助治疗手段。这里再说一下牵引:由于股骨头的干裂、塌陷,以及周围软组织的挛缩、变形,使得髋关节间隙变窄变小,同时使得患肢变短,患者出现跛行,此时的牵引,起到二个作用,一是恢复髋关节的间隙,使得塌陷的股骨头有空间可以伸展,进而恢复其原有状态;第二,牵引可以使患肢的长度和健肢等长,消除跛行。

经过三个月至半年的治疗后,大部分的患者会消除疼痛,修复股骨头的形状,对严重塌陷者也可消除疼痛,恢复部分股骨头的形状,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对于另外几个原因(如外伤、股骨颈骨折,激素及长期过量饮酒等)引起的股骨头坏死,也可以用以上方法进行治疗,都有非常好的疗效。

结论:针刀医学从一个全新的软组织损伤的角度,对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病因病机作出了新的科学的解释,在治疗上取得了十分卓越的疗效。

 
针刀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机理分析

 

顾雪忠

( 上海海淞医院小针刀疗法专科  200011  上海 )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疑难病,目前病情严重的除了行关节置换以外,西医尚无好的治疗措施,而针刀医学从一个全新的软组织损伤的角度来对此病的发病机理、诊断、治疗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飞跃。

针刀将此病由不治、难治转变为可治,易治。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也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主要的常见病因是外伤、骨折、激素、大量饮酒等,传统西医的做法是将股骨头切掉置坏,用金属或陶瓷的假体替代植入,术后的并发症非常多,据国外文献报道,全髋关节置坏术后光深静脉栓塞引起的死亡就达5%左右,也就是20个手术者中,有一人会在术中或术后的短期内死亡,因此无论对病人和医生来说都是冒着巨大的风险。

中国传统医学对此病的治疗采用的是活血化淤,补血养肾的方法来治疗,有一定的作用,但见效极慢,只能缓解部分疼痛症状,难以使股骨头重新生长,恢复原状。

针刀医学从软组织损伤的角度来考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质,认为股骨头坏死的原因是血供不足,血供不足的原因是由于髋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等组织的粘连挛缩疤痕卡压了穿过其中的血管、神经,使得供应股骨头的血管受到挤压而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长期的供血不足,则引起股骨头的营养不足,骨细胞坏死,股骨头出现空洞、塌陷,严重者甚至出现完全消损。软组织对周围穿行其中的神经支的下压则引起局部或向上、向下的各种形式的疼痛、麻木、酸胀、发冷的感觉。

我们再来进行深入的思考,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伤?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其中一半的原因是由于腰部3横突综合征导致的,而另外一半的原因则是由于激素饮酒及骨折外伤等因素导致。

接着,我们再来探讨一下腰3横突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在临床上,腰腿痛的病是极常见的,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腰腿痛就是腰3横突综合征引起的,患者自觉腰中部发痛,久坐久站加重,躺下休息后缓解,部分口才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或大腿前外侧的麻木发胀、疼痛,症状一般不过膝。

腰3横突综合征的原发病因是慢性腰部肌肉、筋膜的损伤,导致腰部的胀麻痛和向臀腿部的放射痛。病初起时,臀腿部的症状只是一个反应区,并非原发病灶,但根据宣蛰人的《软组织外科学》的理论,当这种反应病灶迁延不愈,持续不退时,就会发生质的改变,会使反应区的肌肉、筋膜、血管、神经等软组织发生实质性的病理变化,从而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病灶,此时,光治疗腰3横突部就不能解决问题了,必须结合治疗臀髋腿部的软组织损伤。如果臀髋腿部软组织的病损得不到治疗,经过数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持续发展,即可引起供应股骨头的血管神经被束紧、卡压,由此导致了股骨头的缺血性无菌性坏死。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部分病人(将近一半),首先出现的症状是腰臀部的酸胀麻痛、发冷等症状,一般不过膝,这时去拍X线片,一般看不出任何明显的改变,但细心的医生会建议去做核磁共振,会显现股骨头部少量缺血的现象,这便是早期的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早期的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用针刀可以完全治愈。用针刀对腰部及臀髋病损的软组织进行针刺、切割、松解治疗,只需几次即可完全治愈,且不复发。

西医对于早期的股骨头坏死束手无策,他们将股骨头坏死称为“不死的癌症”。只有等到股骨头完全坏死,疼痛难忍时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就这样被耽误了,这是多么严重的错误啊!

对于病程较长,股骨头已经发生了明显塌陷变形的患者,治疗相应复杂,总的原则就是内外兼治。内治:即是在股骨头内以及股骨颈内打出一条隧道,由正常的骨细胞慢慢向病损区生长期,修复股骨头的正常功能。外治:行针刀治疗,对病损点进行松解,彻底改变髋关节周围的血供状态,改善股骨头的外部环境,同时,外加牵引,服用活血化淤、促进骨细胞生长的中成药物等辅助治疗手段。这里再说一下牵引:由于股骨头的干裂、塌陷,以及周围软组织的挛缩、变形,使得髋关节间隙变窄变小,同时使得患肢变短,患者出现跛行,此时的牵引,起到二个作用,一是恢复髋关节的间隙,使得塌陷的股骨头有空间可以伸展,进而恢复其原有状态;第二,牵引可以使患肢的长度和健肢等长,消除跛行。

经过三个月至半年的治疗后,大部分的患者会消除疼痛,修复股骨头的形状,对严重塌陷者也可消除疼痛,恢复部分股骨头的形状,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对于另外几个原因(如外伤、股骨颈骨折,激素及长期过量饮酒等)引起的股骨头坏死,也可以用以上方法进行治疗,都有非常好的疗效。

结论:针刀医学从一个全新的软组织损伤的角度,对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病因病机作出了新的科学的解释,在治疗上取得了十分卓越的疗效。

 

 


 





上海针刀医学网欢迎你: http://www.shxzd.com
咨询电话:021*56580511  13601951971
  •   2006/11/30 21:43:57
  •  

  • 等级:管理员
  • 积分:5610
  • 金钱:12257
  • 帖数:2177
  • 注册:2005-8-9
  • 状态:离 线
  • 3


针刀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症的临床研究

 

陈  梅

( 南京中医药大学  210029  江苏 )

 

【摘  要】目的:观察针刀治疗梨状肌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法将观察病例分为针刀治疗组78例,针刺对照组40例。对两组临床疗效及即时止痛效果进行评定。结果:针刀组治愈60例(76.9%),显效10例(12.8%),好转5例(6.4%),无效3例(3.9%),总有效率96.1%;针刺组治愈20例(50.0%)显效9例(22.5%),好转6例(15.0%),无效5例(12.5%),总有效率87.5%;针刀组临床总疗效优于针刺组(p<0.05),针刀组即时止痛效果明显优于针刺组(p<0.01)。结论:针刀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症疗效显著,即时止痛效果优,临床总疗效优于针刺法。

 

【关键词】针刀;针刺;梨状肌综合症

 

梨状肌损伤综合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治疗目前有针刺、穴位注射、推拿等。笔者2001年5月~2003年10月间,进行针刀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症的临床研究,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收集118例梨状肌损伤综合症患者,来源于南京市鼓楼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门诊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针刀组78例、针刺组40例。针刀组中,男性55例,女性23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62岁,平均38.5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0年,平均3.5年;

病情等级:轻度7例,中度15例,重度56例。针刺组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3岁,平均38.8岁;病程最短2.1个月,最长10年,平均3.6年;病情等级:轻度4例,中度8例,重度28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级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参照《实用推拿学》[1]诊断:

(1)大多数患者有外伤史,部分有受凉史;

(2)患者自觉患肢变短,行走跛行。单侧(多见)或双侧臀部深层疼痛伴大腿后侧和小腿外侧放射痛,重者呈持续性“刀割样”或“烧灼样”疼痛,患者呈胸膝卧位,夜不能眠。腹压增高时(如咳嗽、喷嚏等)可使疼痛加剧。偶有会阴部不适、小腿外侧麻木;

(3)梨状肌体表投影区深层有明显压痛,可触及梨状肌成条索状隆起、钝厚,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在600以前疼痛明显,病程较长者可有臀部肌肉松软、肌肉萎缩。

1.2.2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

(2)年龄24~63岁,性别不限;

(3)签署知情同意书,能按医生要求完成治疗者。

1.2.3 排除标准:

(1)腰椎间盘突出症、臀上皮神经损伤有类似症状者;

(2)合并有严重感染者或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者;

(3)不能坚持治疗者,无法判断疗效及资料不全者。

凡符合以上纳入和排除标准并确诊为梨状肌损伤综合症者均属于观察对象。

2.治疗方法

2.1 针刀组

(1)定点:取髂后上棘为A点,尾骨尖为B点,股骨大转子尖为C点,AB二点连线的中1/3部分与C点的连线所围成的三角形即为梨状肌的体表投影。在此投影范围内寻找压痛点、硬结及与梨状肌肌纤维走行一致的条索状物作为进针点,用龙胆紫作一点状进针标记。

(2)操作:患者俯卧位,术区按西医外科手术要求常规消毒、铺巾,医者戴一次性帽子、口罩和无菌手套。选用汉牌3号针刀,垂直于局部皮肤,刀口线与坐骨神经走行一致,快速刺入皮肤达皮下组织层,然后缓慢深入,当出现第2个突破感、患者有明显酸胀感时,表明针刀已到达梨状肌病灶部位,此时需将针刀刀体作“十”字型摆动3~4下(钝性摆动剥离,可避免对神经、血管的损伤),患者出现非常明显的酸胀感或向下肢的放散感即可,出针按压3分钟以防出血,无菌纱布或创可贴外敷治疗点。每5天治疗1次,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

2.2  针刺组

(1)选穴:环跳、秩边、阿是穴、承扶、委中、阳陵泉、飞扬。

(2)操作:进针处75%酒精常规消毒皮肤,用华佗牌30号1.5寸~3寸不锈钢毫针,快速进针,行针得气后,补虚泻实。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

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

3.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功能活动正常,随访一年无复发;

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功能活动接近正常,劳累后微痛或轻度不适;

好转:症状体征及功能活动明显改善;

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3.2 治疗结果

(1)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有效率
 
针刀组
 78
 60(76.9)
 10(12.8)
 5(6.4)
 3(3.9)
 96.1
 
针刺组
 40
 20(50.0)
 9(22.5)
 6(15.0)
 5(12.5)
 87.5
 

由表1比较两种疗法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X2=9.34,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针刀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

(2)即时止痛效果比较

两组均以第一次治疗后的效果作依据。止痛效果分为:

即效:疼痛即刻完全消失;

显效:疼痛明显减轻;

好转:疼痛有所改善;

无效:疼痛未减轻。见表2。

表2    两种疗法即时止痛效果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即效
 显效
 好转
 无效
 即显率
 
针刀组
 78
 48(61.5)
 12(15.4)
 10(12.8)
 8(10.3)
 76.9
 
针刺组
 40
 10(25.0)
 12(30.0)
 11(27.5)
 7(17.5)
 55.0
 

表2可见,两组即显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后X2=14.22,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针刀组的即时止痛效果明显优于针刺组。

4.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梨状肌损伤综合症又称梨状肌损伤,是由于间接外力如下蹲、跨越等使梨状肌受到牵拉而造成撕裂,引起局部充血、水肿、痉挛,而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本病属祖国医学“痹症”,“臀部伤筋”范畴,多因局部扭伤或感受外邪,气血瘀滞经脉,“不通则痛”所致。

针刀疗法是将针刺疗法和手术松解法有机地结合为一体的新的医疗方法,一方面利用针的作用,活血化瘀,疏经通络,“通则不痛”,另一方面利用刀深入到病变部位,对卡压坐骨神经的梨状肌组织直接进行剥离松解,可立即解除坐骨神经的卡压症状,同时亦可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使炎症迅速吸收,消除对神经纤维的化学刺激,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即“以松至通,通则不痛”。由于被松解的组织若要再次粘连、挛缩、卡压而引起症状,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因而远期疗效亦十分理想。针刀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症损伤小,痛苦少,方法简单,成本低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邵铭熙主编.实用推拿学.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501

 





上海针刀医学网欢迎你: http://www.shxzd.com
咨询电话:021*56580511  13601951971
  •   2006/11/30 21:44:13
  •  

  • 等级:管理员
  • 积分:5610
  • 金钱:12257
  • 帖数:2177
  • 注册:2005-8-9
  • 状态:离 线
  • 4


腰硬联合麻醉下膝关节僵直II型针刀粘连松解术疗效观察

 

孙振洪   卢林俊   潘晓燕   何红梅

( 广东省粤北人民医院骨科微刀中心  512026 )

 

【摘  要】目的:报告II型针刀松解术治疗膝关节僵直的临床疗效;方法:腰硬联合麻醉下II型针刀松解术;结果:28例(均为单下肢),优21例,良6例,可1例。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下II型针刀松解术治疗膝关节僵直,肌松驰好,病人无疼痛,松解完全,成功率高。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膝关节僵直;II型针刀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8例,男性19例、女性9例;年龄13—58岁(平均35.5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约2.6年。除1例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行开放手术僵直外,其余均为创伤术后,外固定时间过长所致。

1.2 临床表现:膝关节僵直的诊断是一自了然的。但须注意的是:一是功能障碍程度的精确测量;二是皮肤有无瘢痕,孪缩及其状态;三是髌骨的形态与活动度;四是关节间隙是否狭窄及有无纤维骨性或骨性粘连;五是有无骨质疏松表现。以上各项临床表现,对针刀闭合型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及实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故应认真了解情况,做各种检查与测量并记录,并以此与术后对比判断疗效。

1.3 关节活动情况:按膝关节的运动细致的检查各项功能,并做完善的记录。(膝关节正常屈曲145—150&ordm;,伸直为0&ordm;,过伸为5—10&ordm;,外翻角5—7&ordm;)膝关节僵直.多为屈膝受限,往往以伸直位为主,也有呈轻度屈曲位的;呈半屈曲位者少。

1.4 影像学:通过MR、CT、X线检查,可了解关节周围的骨组织情况,①除外骨性病变;②有骨折者,骨折愈合情况,髌骨与股骨、胫骨的关系,有无骨性粘连等;③骨质疏松情况,有无严重骨质疏松。

1.5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四项等。

2、治疗方法

腰硬联合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仰卧位,患肢大腿根部上气压止血带,于髌骨下极髌韧带髌骨两侧分别甲紫定点,髌上囊2—3点,股直肌正中线上可定1—4点间隔3cm甲紫固定,或股四头肌腱两侧定点,间距相同(见图1)。按膝关节骨科手术,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及手术单,术者及助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选用II型针刀和自制针刀(根据患者体形大小及间隙所需),垂直刺入皮肤及皮下组织,直达骨面,于粘连部位做剥离、松解,各定点操作基本相同,完全松解后,患肢行屈髋、屈膝,由助手护住大腿根部并保持力量,术者行屈膝,并逐渐持续加压,查找粘连紧张部位,再次松解,重复手法及松解,直至屈膝1300,手术成功。膝部创口清洁敷料及弹力绷带包扎,患屈曲1100 —1200“8”字固定(见图2),给予止血、抗炎、止痛等对症治疗,严密观察患肢血运情况48小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术后2天,松开“8”字固定,配合下肢关节功能活动器行(CPM)功能锻炼,并逐渐增加活动度,与此同时行蹲起功能锻炼。

3、结果

    本组28例术后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年,按Merchant评分标准,对功能、疼痛程度、步态、膝关节活动范围(屈度)进行综合判定,优21例,良6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约96%。

4、讨论

    本组膝关节僵直病人,除1例为类风性关节炎术后外,余均是由于股骨下段骨折、股骨髁间骨折、胫骨平台骨折、髌骨骨折、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固定时间过长,引起伸膝装置粘连,关节内粘连,关节滑液分泌减少,关节软骨萎缩变薄等,进一步加重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而造成膝关节僵直。以往多主张患者功能锻炼,恢复较缓慢,由于周期长,甚至有些病人失去治愈的信心,而造成终身残疾,即使再行膝关节僵直开放性粘连松解术,创伤大,切口需缝合,待缝线拆除后再行功能锻炼,由于疤痕孪缩等原因,使粘连加重,效果不理想,所以成为骨科临床一大难题。应用II型针刀和自制针刀,在基本不损伤正常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情况下松解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疤痕、孪缩的关键点,再配合手法和CPM,从而保证了僵直解除后,伸膝装置的正常运动。本组病例,良6例中男2例,女4例均因年龄偏大,怕痛等屈膝在100&ordm;—120&ordm;之间,病人认为满意,可1例病人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术后僵直,行松解术后1年保持在120&ordm;左右,由于患者怕痛及类风湿这一特殊疾病等原因,膝屈度呈下降,认为不理想。

膝关节僵直II型针刀闭合松解术,松解完全,创口无需缝合,出血少,术后可尽快行功能锻炼,减少了因松解手术再次粘连的机会。术后即达130&ordm;,CPM功能锻炼逐渐可达120&ordm;,病人看到了希望,即使有疼痛,但均能配合进行功能锻炼,从而提高了临床治愈的机会。另选择2例膝关节僵直内固定取出术病人,同时行II型针刀松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使功能尽快恢复减少了再次手术的机会,同时也大大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前景展望:近年来由于外固定时间过长,造成膝关节僵直所引起的医疗纠纷逐渐增多。II型针刀闭合松解术,为这一临床疑难疾病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由于手术方法相对简单,无切口,可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功能锻炼,恢复快等,使我们在治疗膝关节僵直这一后遗症方面,看到了新的曙光。

 

[参考文献]

[1] 庞继光.针刀医学基础与临床.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 王俊江、王晖.膝关节僵直松解术后关节腔注射施特疗效分析.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20(10).713.

[3] 宣蛰人.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文汇出版社.

 

 





上海针刀医学网欢迎你: http://www.shxzd.com
咨询电话:021*56580511  13601951971
  •   2006/11/30 21:44:29
  •  

  • 等级:管理员
  • 积分:5610
  • 金钱:12257
  • 帖数:2177
  • 注册:2005-8-9
  • 状态:离 线
  • 5


局封加针刀松解治疗膝内侧副韧带损伤后遗症

 

杨力林

(绥化市北林区双河镇向阳村卫生所  152033  黑龙江)

【摘  要】目的:通过100例局部封闭加针刀松解治疗膝内侧副韧带损伤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探讨其治疗效果的可靠程度。方法:在内侧副韧带起止点或痛点处做局部封闭和针刀松解。结果:100例患者均临床痊愈。结论:局部封闭加针刀松解治疗膝内侧副韧带损伤后遗症疗效可靠。

 

【关键词】局部封闭;针刀松解;膝内侧副韧带损伤后遗症

 



自1998年~2004年,本人采用局封加针刀松解治疗膝内侧副韧带损伤后遗症,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00例,男30例,女70例,年龄20~72岁,病程6个月~10年。

1.2 临床表现:膝部内侧疼痛,活动加重,患腿完全伸直受限,走路跛行,严重时走路及下蹲困难,在股骨内侧髁或胫骨内侧髁可摸到小的结节或条索,可伴有压痛,内侧副韧带分离试验阳性。

1.3 治疗方法:在内侧副韧带起止点或痛点处做好标记,皮肤严格消毒后注入2%利多卡因,确炎舒松A、维生素B12的混合液4ml(其中利多卡因2ml,确炎舒松A 5mg,维生素B12 0.5mg)疤痕严重者可酌加透明质酸酶1500单位,然后进行针刀松解,一周一次,一般1~4次痊愈。

1.4 结果:100例患者均临床痊愈,其中1次治愈38例,2次痊愈45例,3~4次治愈17例,其中有2例局部治疗2次后效果不明显,通过体检发现在其股内收肌耻骨上支附着处压痛非常剧烈,在其痛点处进行针刀治疗1次后其膝内侧痛完全消失。

2.讨论:

本病是由于膝内侧副韧带受到急性暴力损伤或持续静力性损伤,造成部份撕裂、出血等,没有得到正确的治疗,日久遗留下来的股骨内侧髁这一部位的顽固性疼痛,并影响了膝关节的功能活动。本病无明显红、肿、热等体症,常被诊断为风湿病,多久病缠绵难愈造成患肢功能障碍,多无适宜的治疗方法,采用局部封闭可以消除局部无菌性炎症,又可防止针刀松解后再粘连的问题及减轻针刀术后的不适感,本方法操作简便而且疗效可靠,至于两例局部治疗无效患者,通过股内收肌耻骨上支附着处进行针刀治疗后痊愈,应该是股内收肌耻骨上支附着处的软组织产生了无菌性炎症,引起膝内侧的传导痛,所以局部治疗效果不好,希望引起同道注意。

 

 

 





上海针刀医学网欢迎你: http://www.shxzd.com
咨询电话:021*56580511  13601951971
  •   2006/11/30 21:44:47
  •  

  • 等级:管理员
  • 积分:5610
  • 金钱:12257
  • 帖数:2177
  • 注册:2005-8-9
  • 状态:离 线
  • 6


针刀加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酶治疗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154例临床报告

 

向伟明   唐孝蓉

( 重庆市梁平县第二人民医院针刀疼痛科  405211 )

 

【摘  要】目的:报道154例针刀加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酶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和70例常规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22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54例,204个膝关节行小针刀闭合性松解术后,用混合液(玻璃酸酶1500u+骨肽注射液2ml+2%利多卡因2ml)行膝关节腔内注射,每周1次,3周为一疗程。同时配合手法治疗、口服自制“骨痹消刺丸”,配合功能锻炼,连续3周;对照组70例,88个膝关节损伤,口服英太青及壮骨关节丸,理疗及外敷扶他林21天。结果:患者经过3周的治疗,治疗组优良率(治愈率加显效率)97.41%;对照组优良率31.48%。治疗组优良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刀闭合性松解术加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酶为主,配合手法治疗、口服中药等,是治疗本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小针刀闭合性松解术;膝关节腔内注射;手法治疗;中药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又称退行性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炎。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属于风湿性疾病范畴的退行性改变,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关节病。

近年来,我科采用小针刀闭合性松解术加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酶为主,配合手法治疗、口服中药及功能锻炼,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54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根据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1],确诊为本病的患者224例(292个关节),依据随机数字表选取病例分成两组。

治疗组:154例,男性65例,女性89例,年龄38~78岁,平均52.6 岁;病程2月~19年,平均2.1年。左膝发病者44例,右膝发病者60例,双膝发病者50例;初诊26例,128例接受过治疗。

对照组:70例,男29例;女41例;年龄41~76岁,平均53.1岁;病程2月~12年,平均1.9年。左膝发病者25例,右膝发病者26例,双膝发病者19例;初诊7例,63例接受过治疗。

两组资料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小针刀闭合松解术

患者取仰卧位,膝关节屈曲30°左右,暴露膝关节,膝下垫软枕。依据X线片确定骨的病变部位或关键压痛点为治疗点,如:髌骨韧带附着点、髌上囊、髌下囊、髌内外侧副韧带、交叉韧带、髁间嵴、髂胫束附着点及半腱肌、股薄肌等肌腱附着点的变性、结疤、粘连、挛缩的软组织和骨质增生处。用龙胆紫标记后,常规消毒,每个治疗点下注射混合液1.5ml(混合液配方:2%利多卡因5ml+曲安萘德2.5mg+当归2ml+vitB121000μg)。

采用四步进针刀法,沿针刀刀口线平行肌纤维方向刺入病变部位或达骨面,采用纵切、横剥、切割松解和铲磨、削平等不同刀法(内手法)施术,感刀下有松动后出刀,压迫止血1分钟,迅速贴上创口贴。每周1次,3次为一疗程。

小针刀治疗点的具体选择可视膝关节局部病变情况而定,每次选择3~5个点(单膝)为宜,双膝关节患者一般交替治疗。对膝关节内有积液者,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进行加压抽吸积液,尽可能抽尽,用利多卡因和生理盐水混合液反复冲洗。

2.1.2 膝关节腔内注射

在积液抽尽后,小针刀闭合性松解术后,立即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酶(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31022111)1500μ+骨肽注射液(蚌埠宏业生化制药厂,国药准字2000383)2ml+2%利多卡因2ml,在内或外膝眼处进针。每周1次,3~5次为一疗程。一般软骨破坏较轻的,1疗程即可,如果软骨破坏较重,以2个疗程为佳。

2.1.3 其它

2.1.3.1 手法治疗

让患者仰卧位,医者立于患肢一恻,以轻快柔和的揉、滚、搓等手法,自大腿到小腿拿捏放松患肢肌肉1~2分钟。

再用拇、食指拿捏髌骨上、下缘及髌韧带2分钟,用拇指按揉膝部痛点2分钟,弹拨膝内、外韧带20次,按揉弹拨腘窝及周围的股二头肌、腓长肌及肌腱。

医生一手握住患肢踝部,另一手轻压髌骨部,在牵拉状态下,缓慢摇晃、内外旋转、屈伸膝关节数次,然后在牵引状态下行推拿手法,将内、外翻和轻度屈曲畸形校正。

最后轻揉搓放松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收功。

2.1.3.2 中药内服

口服自制“骨痹消刺丸”。

药物组成:熟地、仙灵脾、桑寄生、川断、鸡血藤各120g;牛膝、茜草各90g;独活、白芥子各150g;乳香、没药各60g;当归、川芎、木瓜、秦艽、皂刺各100g。上药共研为极细末,为丸,每次9g,每日3次,连服21天。

2.1.3.3 功能锻炼

(1)指导患者用手掌顺逆时针方向轻揉膝部各50次,每日3次;

(2)白鹤转膝[2];

(3)行者下坐[2]。

2.2 对照组

均采用口服英太青50mg Bid,壮骨关节丸6g Bid,连服21天。同时配合理疗(使用中频电脑治疗仪),每次20分钟,每日1次。外敷扶他林乳剂,每日2~4次。

3.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1994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订标准。

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1年内无复发;

显效: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肿胀基本消失,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或症状体征消失,但1年内有复发经治疗好转者;

有效:关节疼痛肿胀减轻,膝关节功能有所改善;

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3.2 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第一疗程后,显效、有效进入第二疗程,治疗治愈、无效者不进入第二疗程。

第一、二疗程的治疗比较,见表1。

表1  两疗程的疗效比较(例,%)

疗程
 例数
 临床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第一
 154
 44(28.59)
 80(51.91)
 30(19.50)
 0
 100
 
第二
 110
 52(47.270
 50(45.45)
 8(17.28)
 0
 100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显著差异,表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对照组。见表2。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临床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显效率
 
治疗组
 154
 98(63.64)
 52(33.77)
 4(2.59)
 0
 100
 97.41
 
对照组
 70
 8(11.48)
 14(20.00)
 38(54.23)
 10(14.29)
 85.71
 31.48
 

本组病例治疗最短1周,最长2个疗程。全部病例均获得3个月~1年以上的随访。

4.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以膝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关节间隙狭窄、滑膜炎症性增生,以及关节边缘骨质增生为主要病理变化,以膝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疾病。

依据朱汉章教授提出:膝关节骨质增生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膝关节内部的生物力学平衡失调,而致上述临床症状和体征,造成生物力学平衡失调的主要病理因素是拉应力和压应力,使膝关节内部产生了高应力点,形成了骨刺[3]。

小刀闭合性松解术,可准确地达到骨刺部位,松解和剥离局部软组织变性、粘连和挛缩,切开瘢痕组织,铲磨削平骨刺,松动关节,同时运用小针刀的针刺作用,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根本上解除了病因,恢复了膝关节内外生物力学平衡,达到通则不痛,松则不痛的目的。

配合手法,能够进一步松解膝部粘连组织,增强肌肉纤维的收缩和舒展运动,改善、恢复肌腱、韧带的弹性,增加了髌骨的活动度。

二者合用,功效倍增,取得了缩短疗程、提高疗效的效果。

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酶,它是存在于人体组织间基质中的粘多糖,能限制细胞外液的扩散。属关节软骨的基本成分之一,具有营养、保护和维持关节软骨的功能的作用。

骨肽注射液具有调节骨代谢,刺激成骨细胞增生,促进新骨形成,以及调节钙、磷代谢,增加骨钙沉积,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

二药合用发挥保护、修复软骨,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从而缓解了症状,阻止了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本病属祖国医学“痹症”的范畴,由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致使风寒湿邪趁虚而入,痹阻经络,及劳损外伤,血行瘀滞,筋骨失养而致疼痛。

治疗当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散寒除湿,活血通络为主,以消肿止痛,恢复关节的运动功能。自制“骨痹消刺丸”具有补肾强筋壮骨、祛风散寒、化痰软坚散结、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可促进关节血液循环、镇痛等作用,并可直接增加局部营养、微量元素的供应。指导功能煅炼,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是治疗的延伸,有利于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修复和疗效的维持,预防其复发。

本病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不确切,西医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亦只是近期疗效,并受到糖尿病等全身疾病的制约。本法诸法合用, 相得益彰,增强了疗效,预防复发,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朱汉章.针刀医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539~540

[2] 岑泽波.中医伤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0:50 

[3] 朱汉章.针刀医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54

 




上海针刀医学网欢迎你: http://www.shxzd.com
咨询电话:021*56580511  13601951971
  •   2006/11/30 21:45:04
  •  

  • 等级:管理员
  • 积分:5610
  • 金钱:12257
  • 帖数:2177
  • 注册:2005-8-9
  • 状态:离 线
  • 7


针刀治疗膝冠状韧带损伤之研究

 

唐国振   倪成丽

( 大连海事大学医院  116031 )

 

在膝关节损伤的针刀治疗中,对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损伤如股四头肌腱、内外侧副韧带、脂肪垫、髌韧带和其它组织的异常改变处,进行切割剥离、松解、消炎,症状可以明显缓解,但是惟有关节内侧间隙前部条索样肿块不能消除,而且表现为伸膝疼重,对该病的恢复造成障碍。不仅在老年人中而且在年轻人中也有一定的发病率。

    笔者在临床治疗中对这个条索样肿块进行了研究探讨,发现此肿块包绕关节间隙,并认为此肿块是肿胀粘连的冠状韧带,在其它资料中并未见报道 。按照冠状韧带的走行纵向切割与横向剥离,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供同道参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6例中,男29例,女57例;年龄19~82岁,平均64.4岁。病程4个月~21年,平均21个月。左膝24例,右膝35例,双膝27例,共计113膝。

1.2  临床表现

86例中均表现膝关节痛,行走、久立、上下楼梯、下蹲、跑步时疼痛,休息后缓解,严重者影响睡眠。关节弹响11膝,膝关节肿胀89膝,关节积液32膝,晨僵及久坐后有胶着现象101膝,关节伸屈功能障碍79膝,其中关节前内侧条索样肿块伴伸膝障碍71膝。

1.3  x线片检查

骨性关节炎表现:膝关节周围骨赘形成,关节周围骨骼骨质疏松与骨质硬化。关节面毛糙不平,其内侧胫股关节面受累明显,关节间隙变窄。多见于老年人。本文中内侧间隙狭窄67例,髌骨骨刺形成77例。

青年人的膝关节:关节面光滑完整,关节间隙无明显改变。

 


冠状韧带内侧损伤X线表现

(骨性关节炎初期,膝关节内侧间隙变窄,外侧间隙无改变)

 


 

青年人正常膝关节X线表现(关节面光滑完整,关节间隙无明显改变)

1.4.1 体位

令病人仰卧于治疗床上,双腿伸直,患腿外旋,膝关节微屈下垫薄枕。

1.4.2 术前注射

触诊确定膝内侧间隙的条索样肿胀包块,此即病变的冠状韧带。在其前、中、后确定三处进针点,做好标记常规消毒。以上三点平均注入曲安奈德注射液5mg+2%利多卡因2.5ml+注射用水至6ml的混悬液。

1.4.3 针刀治疗

以三个注射点为针刀治疗点,刀口线与冠状韧带平行,刺入平刃针刀,针锋穿过冠状韧带至半月板边缘,先做横向剥离1—2次,再将针锋提至冠状韧带内,纵向切割横向剥离1—2次,然后再提至冠状韧带表层重复以上手法。最后将针锋退至皮下,针体向近侧(股骨)倾斜40度刺入胫骨平台边缘做纵向切割1—2次出针,压迫针孔片刻并以创可帖封固。

1.4.4 手法治疗

反复屈伸膝关节数次,如患内侧副韧带损伤,除按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方法针刀治疗外,再配合侧扳法行膝关节外侧扳3—5次,不需夹板固定。

1.5 注意事项

1.5.1 术前注射时要快速刺入并穿过冠状韧带至半月板边缘,然后边注射边退针至皮下,要求将药液注入半月板与冠状韧带之间及皮下,避免注入韧带。

1.5.2 手法治疗切忌简单粗暴,要循序渐进地改善功能障碍,避免负损伤。

1.6  治疗结果

1.6.1 疗效评定标准

优:膝关节内侧条索样肿块的肿胀疼痛完全消失,关节功能活动正常。

良:膝关节内侧条索样肿块,肿胀基本消失,偶有酸痛及压痛,但不影响关节功能。可:膝关节内侧条索样肿块肿痛有所改善,屈曲障碍小于15度,伸直障碍小于10度,可以行动自理,3—6个月仍有发作而重复治疗。

差:术后疼痛有改善,但肿胀及关节功能无改善。

1.6.2 治疗结果

老年人,单纯内侧关节间隙变窄者,治疗后效果显著,可达优良;若有骨性关节炎者,治疗后效果虽可达到良,但有一定的复发率。

年轻人中冠状韧带损伤着治疗后达优者较多。

59例(71膝)经随访,时间6个月~2年。优37例(62.7%)良12例(20.3%)可6例(11.7%)差4例(6.7%)优良率83%。

2.  讨论

2.1 相关解剖

膝关节冠状韧带位于胫骨髁上缘,呈冠状位包绕两侧半月板。半月板的外侧面借冠状韧带疏松附着于胫骨髁的边缘。冠状韧带周围与关节囊的纤维组织紧密相连,在两个半月板的前端,多有呈圆索状横行连接的膝横韧带[1]。

膝关节在屈曲时,半月板向后移动,半月板的后半被压于股骨髁及胫骨髁后部的相对关节之间[2]。反之膝关节在伸直时,半月板则会在冠状韧带的包绕中前移。半月板的前半正好嵌于股骨髁及胫骨髁前部的相对关节之间,任何过度伸直,都将使前部遭受压迫[3]。

2.2 病因病理

半月板随着膝关节的伸屈而前后移动,每次移动都要以牵扯和挤压的形势对其外围的冠状韧带造成刺激;随着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及内侧间隙的变窄而使刺激加剧。因此也就加重了对冠状韧带的损害,导致其肿胀、充血、机化粘连,血运代谢不畅,引起慢性顽固性疼痛。

2.3 诊断依据

2.3.1 膝关节内侧间隙条索样肿胀包块,随膝关节伸屈而变化。屈曲时随半月板后移而减小,伸直时随半月板前移而增大;其压痛随膝关节屈曲减小,伸直时加重,严重者伸膝功能出现障碍。

2.3.2 结合临床表现、体查及X线表现:

显示内侧关节缝变窄者100%伴有冠状韧带损伤,其症状随x线所示的膝关节内侧间隙变窄而加重。骨性关节炎中85%伴有冠状韧带损伤。

青年人冠状韧带损伤可不伴有关节间隙的改变。

2.4 鉴别诊断

2.4.1 慢性内侧副韧带损伤:多由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的急性损伤转化而来,患者膝内侧痛,活动后加重,伸膝过程中疼痛明显,压痛在股骨内髁和胫骨内髁及内侧副韧带的投影区。

2.4.2 脂肪垫损伤:触诊脂肪垫压痛在髌韧带深层及其两侧的内外“膝眼”穴周围,此处的冠状韧带压痛局限于关节间隙中,与内侧半月板前角损伤压痛点相同。

2.4.3 膝关节内侧骨增生:触诊膝关节内侧骨增生,位于股骨内髁和胫骨平台内侧缘,而非关节内侧间隙。

本文所示,113膝中出现伸屈功能障碍者79膝,而其中关节内侧条索样肿块伴伸膝障碍71膝。可见因冠状韧带损伤而致伸膝障碍者占90%,因此冠状韧带损伤是影响膝关节伸直运动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运动中(尤其伸屈运动)冠状韧带受到反复地挤压和牵扯,使之出现充血肿胀、机化粘连,影响正常的血运代谢,如此形成恶性循环,随着骨性关节炎的加重,内侧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边缘硬化,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其所受的刺激更加严重,而使其体积成倍增加。因为伸膝运动中,内侧半月板前移,同时也推挤肿胀的冠状韧带前移,所以在膝关节伸直时,便可以在膝关节内侧出现条索样包块随之出现疼痛,笔者认为凡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不管关节间隙有否变窄,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冠状韧带损伤。

 

 

[参考文献]

[1]  郭世绂编著.  临床骨科解剖学 .  天津科技出版社,1988 . 834

[2]  郭世绂编著.  临床骨科解剖学 .  天津科技出版社,1988 . 839

[3]  郭世绂编著.  临床骨科解剖学 .  天津科技出版社,1988 . 840

 





上海针刀医学网欢迎你: http://www.shxzd.com
咨询电话:021*56580511  13601951971
  •   2006/11/30 21:45:23
  •  

  • 等级:管理员
  • 积分:5610
  • 金钱:12257
  • 帖数:2177
  • 注册:2005-8-9
  • 状态:离 线
  • 8


针刀为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00例

 

宋俊良

( 河南省禹州市长庄乡长庄村社区服务站   461692 )

 

【摘  要】 目的:观察针刀微创+中药内服治疗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在膑骨3、6、9点钟处行针刀治疗,并辅以中药内服。结果:有效率98%,无副作用。结论:针刀配合药物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满意。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针刀微创;中药内服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100例,男性63例,女性20例。36—40岁8例,41—50岁12例,51-60岁51例,60岁以上患者29例,其中两例为83岁患者。患者均经多方多医治疗,无效后才选择本方法治疗。

1.2 诊断依据

1.2.1 膝关节疼痛多为钝疼持续性,休息时减轻,运动后加重。

1.2.2 关节疼痛,疼有定处,遇热则减,遇寒则增[1]。

1.2.3 关节常有胶着感,并伴有运动时腿软欲跌现象,即长时间停留在一个位置上,开始运动时,有僵硬感,运动后好转。

1.2.4 查体:X–片正侧位,于关节间隙窄狭,软骨下骨极致密。关节边缘和关节内骨性结构尖锐,并伴有骨刺形成。

1.2.5 久病患者多有膝关节功能障碍,形成膝内翻(x形腿)或膝外翻o形腿);或有关节腔积液,关节内骨折。[2]

1.3 治疗方法

    在患者膝关节周围3、6、9点(钟表型)或压痛阳性点、肿胀结节点局部麻醉后,用针刀行割拉剥离后,注入骨肽2mL/点。术后服中药蠲痛丸[2](每丸含制草乌l克,穿山龙2克,麝香0.01克,郁金2克),用量:每日1丸。上述治疗3-5天1次,8次为1疗程。

1.4 疗效标准与结果

痊愈:疼痛消失,膝关节功能恢复,X–片骨刺部分消失,关节宽度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痊愈:疼痛消失,膝关节功能接近正常,膝关节蜕变无变化。有效:疼痛消失,但过劳或遇寒仍有酸痛不适感,经休息或天气变暖后,症状消失,膝关节功能未恢复。无效:经二次以上治疗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者。

2.治疗结果

100例患者经本方法治疗后,经6个月至2年随访,其中痊愈6例,占6%;临床痊愈68例,占68%;有效26例,占26%;无效2例,占2%;总有效率为98%。

3.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我国步入老年型社会,这—顽症呈逐步增长的发展趋势。以往采用针灸、拔罐、推拿等方法进行治疗,疗效均不理想。即使用膝关节镜手术,术后仍很快复发。本组患者中有9例为经膝关节镜手术后复发病例。笔者采用针刀治疗+中药内服进行治疗,疗效好,费用低,患者痛苦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伯叟,董建华,周仲瑛《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66;

[2] 黄家四,吴阶平《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721-723。





上海针刀医学网欢迎你: http://www.shxzd.com
咨询电话:021*56580511  13601951971
  •   2006/11/30 21:45:37
  •  

  • 等级:管理员
  • 积分:5610
  • 金钱:12257
  • 帖数:2177
  • 注册:2005-8-9
  • 状态:离 线
  • 9


针刀治疗跟骨骨剌52例

 

道尔加1    吴玛2

( 1. 博州蒙医医院  833400  新疆  2.博州人民医院  833400  新疆 )

 

【关键词】跟骨骨刺;针刀疗法;经验体会

 



跟骨骨刺近年来也较多见,俗称“脚跟痛”。跟骨骨刺是由于跟部长期承受超负荷压力,或不正常的走路姿势,或经常穿不合脚的鞋等原因引发脚底部肌肉组织,特别是跖腱膜、跖长肌处于过度紧张状态,进而劳损拉力增强而形成。一般有少数年长者由于我们中医所谓“肝肾虚亏”等原因所致外,绝大多数“脚跟痛症”是由跟骨骨刺所引起。故由“肝肾虚亏”型可用中草药治疗可以治愈外,对跟骨骨刺引起者中草药等其他治法往往收效甚微。西医手术虽然可以作为目前唯一的治疗手段,但毕竟造成创面过大复发率也较高。笔者在近几年临床工作中使用小针刀疗法遇治跟骨骨刺患者52例,不但操作简便同时也收到了较高的治愈率,现将介绍如下:

1.病例资料

52例患者中,男性44例,女性8例;双侧跟骨同时患病者11例,单侧患病者41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者58岁。以上均有影像资料支持确诊。

2.治疗操作

将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脚掌垂于床边,对照影像图像定位,用龙胆紫点注位置。经常规消毒后术者可用左手固定患者脚,右手进针,在跖腱膜与骨刺交接处进针,针入适处左右并排横切两三针,进针深度最好达跟骨骨面,要同时疏松跖长韧带后出针。出针后局部加压一分钟许,以创可贴贴牢即可。三日不能见水。

3.疗效

52例患者中,仅一例女性患者双侧跟骨骨刺经两次治疗而近期疗效不佳外(因外地患者,远期未能随访),其余51例患者均痊愈,最长者随访五年未见复发,而且都是一次治疗而愈。

4.经验体会

跟骨骨刺的治疗,首先是进针位置很重要,要认真对照X光片子量好尺寸(X光片最好普通片,缩小片不能作为对照),在进针时没有必要将骨刺削除,那样不但难度大,疗效也并不好。跟骨骨刺疼痛,由于反射等原因疼痛或在跟部偏左偏右,但一般骨刺都长在跟骨前中心位置者居多,故进针位置应不离跟骨前中位置为好。术后三日内,患者应减少活动,但没有必要休息或特殊护理。



 





上海针刀医学网欢迎你: http://www.shxzd.com
咨询电话:021*56580511  13601951971
  •   2006/11/30 21:45:51
  •  

  • 等级:管理员
  • 积分:5610
  • 金钱:12257
  • 帖数:2177
  • 注册:2005-8-9
  • 状态:离 线
  • 10


针刀医学“跟骨骨刺”病名质疑

 

许  勇

(四川省剑阁县县人民医院  628308  四川)

 



朱汉章教授关于骨质增生的新的病因学理论见解独到,论述精辟,用于临床疗效确切。有学者源于朱氏理论提出“骨刺与疼痛无关”,得到针刀界广泛的认同。那么,在朱汉章教授《小针刀疗法》一书和其他作者所著的相关书籍及报道中都将“跟骨骨刺”作为一个病名论述,笔者认为与朱氏理论相悖,有自相矛盾之嫌。

跟痛症囊括跟后痛,跟下痛所属诸多病种。张安桢、武春发主编的《中医骨伤科学》中对跟下痛归纳为跖腱起点筋膜炎,跟下滑囊炎、跟骨下脂肪炎、肾虚性跟痛症。其归纳对临床诊断、治疗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其中跖腱起点筋膜炎与普遍所说的“跟骨骨刺”类同。如一概用跖腱起点筋膜炎病名又不能全面揭示“跟骨骨刺”的病理变化本质。

在跟骨结节前下有跖长韧带、跖方肌、趾短肌和腱膜共同附着,跟骨结节内、外缘分别有拇趾展肌和小趾展肌附着点。骨刺的生长部位均在跖长韧带和跖腱膜的跟骨结节附着点处,骨刺尖部指向足前方。其痛点多在跟骨结节中,或偏内或偏外都有。针刀医学认为附着点处持续性的牵拉损伤,韧带和腱膜的纤维也就不断地被撕裂,使人体内力的平衡失调,附着点不断钙化和骨化而形成骨刺,其疼痛主要是附着点的韧带、筋膜牵拉刺激所致。

我们知道,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膨)出不能作为病名,只有在出现了临床症状之后,称为“骨质增生症、腰椎间盘突(膨)出症”,才予以治疗。同理,“跟骨骨刺”也不能作为病名,没出现临床症状,无需治疗。笔者建议用“跟骨骨刺症”或“跟骨结节韧腱膜炎”更替针刀医学所称的“跟骨骨刺”病名。

为“跟骨骨刺”作为病名欠妥,提出质疑,期盼针刀界老师的高见和更准确的病名。






上海针刀医学网欢迎你: http://www.shxzd.com
咨询电话:021*56580511  13601951971
  •   2006/11/30 21:46:03
  •  



Powered By:上海小针刀网 v2.0 beta 1 Copyright © 2005 shxzd.com
当前风格: [蓝色视觉]  执行时间:2.0859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