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针刀案例
|针刀快迅
|名医介绍
|常见疾病
|针刀专题
|针刀简史
|本站新闻
|针刀论坛
|联系我们
颈椎病专题
腰椎间盘突出专题
骨质增生专题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其他疼痛类
无推荐信息
首页->针刀专题->其他疼痛类
后足底痛(跟骨痛)
作者:不明 来源:转贴 发表时间:2006年5月7日共有4498人浏览此信息

后足底痛(跟骨痛)

足底后部疼痛,多来源于跟骨疾患,简称跟骨痛。跟骨痛患者较前足底痛者多见,且多见于老年人。

〔解剖学〕

足跟部的皮肤厚,且有特殊的脂肪垫,以缓冲压力箩减轻震动。脂肪垫是由许多自真皮伸展至跟骨下面纤维隔,形成许多小房,每个小房又由斜行及螺旋排列之纤维带所加强,小房中充满有特殊弹性的脂肪组织以抵抗压力。在压力下,小房形状改变,但其内容不改变箩压力解除后,又恢复原来形状。

跟骨跖侧面有三个结节,前结节、外侧结节及内侧结节。前二者范围小、不负重多内侧结节较大,接触地面,承负体重。内侧结节浅层有坚强的跖腱膜附着其上多深层有趾短屈肌,拇展肌等附着,跖腱膜有如弓弦,伸展向前,分成5股分别附着于每个足趾的近节趾骨的脂肪垫上,然后附在骨膜上。正常步态行走,跖腱膜受到三种牵伸力量,使之异常紧张:①体重下压,纵弓下沉,跖腱膜被牵伸,跖腱膜的附着点跟骨内侧结节承受相当大的力量,②趾短屈肌的收缩多,③跖趾关节在行走时的背伸动作,如同绞盘,牵拉跖腱膜。总之跟骨内侧结节,既承当身体重量压迫,又受跖腱膜之牵拉力,集中一点,时久便成为慢性损伤所在。

〔病因〕

形成跟骨痛的原因,常见的有下列几种:

1.足跟骨脂肪垫萎缩 见于久病或外伤后长期卧床,足跟部皮肤及脂肪垫萎缩,感觉过敏,病人站立行走便感疼痛。跟骨除有脱钙外,无其他改变。这种疼痛只要逐增加活动锻炼,足跟皮肤及脂肪垫便可逐渐恢复,疼痛消失。

2.足跟滑囊炎 运动员的足跟经常撞地,或经常站立,或在硬地上行走,在跟骨内侧结节下可发生一滑囊,滑囊发炎可致疼痛,有时与跟骨骨刺同时发生。

3.跟骨骨刺 在内侧结节处有一限局性压痛点,照片可见有骨刺生长。但疼痛是否因有骨刺生长所致,甚难肯定。赵幼林有229例经照片证明有跟骨刺的顽固性跟痛症患者中,110例单侧痛,但两侧均有骨刺;14例双侧疼痛,仅单侧有骨刺;10例骨刺发生在无痛侧。此类病人皆在中年后发病多男性多,与体重急剧增加或长途行走或久站立等因素有关。亦有患者同时并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或骨性关节炎。说明老年变性等可能为本病的诱因。在此基础上,跖腱膜受到积累性的持续牵拉,对跟骨内侧结节上的跖腱膜附着处发生慢性损伤,致发生骨膜炎或纤维组织炎,便可发生疼痛。这种慢性损伤刺激,亦可使局部产生骨刺。但疼痛不一定是骨刺所致,骨刺也不是跟骨痛的唯一原因。

〔临床表现和诊断〕

跟骨痛多半一侧发病,也可两侧同时发病,疼痛程度轻重不一。一般多在中年后发病,患者身胖体重。病起缓慢,早晨起床下地足跟疼痛。稍走动后,明显缓解,但行走较多,疼痛又复明显。此后逐渐加重,有碍行走活动。局部不红不肿,在跟骨内侧结节处,有一限局性压痛点。照片有的有骨刺,有的无骨刺,临床表现与X线照片表现常不一致。如此经1/2~1年,有的未经任何治疗可以完全自愈,有的经种种治疗,逐渐缓解不痛。也有的变成慢性疼痛,自愈一个阶段,后来又毫无原因的突然发作。

文章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行为,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
上一片文章: 骨性关节炎概论
下一片文章: 关于“网球肘”的病理解析

相关信息
尚无相关信息
网站首页|针刀案例|针刀快迅|名医介绍|常见疾病|针刀专题|针刀简史|本站新闻|针刀论坛|联系我们
业务联系:yk@shxzd.com 沪ICP备05003764号
©上海迈之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上海龙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承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