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清市人民医院252600 任月林 摘要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症关复发针刀闭合性松解术 外科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部份患者术后症状复发,再次手术治疗,患者已不愿接受。自1990年起,采用创伤很小的针刀闭合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症状复发120例,现报告如下。 1 治 疗 方 法 1.1 体位与定位 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腹下垫10—15cm厚垫。在原手术疤痕处,自上而下按压查找敏感压痛点,做以标记。另对照CT片,在残缺棘突的上位棘突和下位棘突各做标记。 1.2 施术 腰部施术,针刀口线与后正中线平行,针刀体垂直于皮肤表面。加压后瞬间刺入,切割松解棘间韧带、横突棘肌、横突间肌、骶棘肌、黄韧带等处病变软组织。感觉手下有松动感出针刀,观察无渗血,外敷创可贴。下肢部施术“环中”奇穴,“环跳”穴与“腰俞”穴连线中点处。在臀大肌中,有臀下动、静脉并有臀下皮神经,深层有臀下神经,坐骨神经[注1]。针刀口线与施术部位肌纤维走行方向平行,针刀体垂直于皮肤表面加压后瞬间刺入,深度达骨面,患者诉说酸胀感时进行剥离,感觉手下松动感,留针刀1-3分钟,出针刀观察无渗血,外敷创可贴。对出现电击样串麻感时,终止治疗,严防损伤坐骨神经[注2]。 2 临 床 资 料 2.1 一般资料 男78例,女42例,年龄:27~40岁31例,41—53岁74例,54—61岁15例。手术后半年内复发57例,1年内复发47例,2年内复发16例。术后复做CT检查102例,L4棘突缺损39例,同时见L5~S1间盘突出33例;L5棘突缺损并见L3一L4间盘突出12例。行针刀闭合性松解术最少3次,最多7次,一般5次。 2.2 临床表现 腰痛并患侧下肢放射性麻痛50例,腰、背、臀痛70例。体征,腰部活动受限,棘间、椎旁、背臀部明显压疼,直腿抬高试验阳性91例,仅腰部酸沉紧不适19例。 2.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症状完全消失,功能完全恢复。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功能恢复,天气变化或劳累后有轻微症状。好转:症状减轻,功能有一定改善。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2.4 治疗结果 本组均为我院1988年3月-1996年3月住院病例,通过信函与电话随访,观察3-8年。治愈78例占65%,显效24例占20%,好转14例占11.7%,无效4例占3.3%。 3 讨 论 3.1 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摘除突出的髓核,以消除对神经根的压力为目的的后路开窗进入椎管,或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的外科手术,无疑对非手术疗法治疗无效的患者是最后选择。然而通过对术后半年-2年的临床观察,仍有15%~20%的患者,术后疗效并不理想,症状仍不能缓解。对这部份患者我们采取了针刀闭合性松解术,通过针刀切割,剥离粘连、疤痕组织,解痉镇疼,缓解了症状,恢复了功能。 另有部份患者,由于手术切除了棘突、椎板及小关节突等组织,破坏了脊柱正常结构的完整性,影响了脊柱正常的力学关系,脊柱处于一种失稳状态。虽然采用针刀疗法,对粘连的软组织进行松解,对疤痕组织进行切割,恢复力的平衡,但由于脊柱失稳是其主要矛盾,针刀松解术后仍应长期配带腰围或脊柱支架,以保护失稳的脊柱,巩固疗效。 3.2 从术后 CT片看,有1/3术后继发其他间盘突出的改变,软组织疼痛的病理过程中对应补偿调节[注3]。针刀松解不能局限于原手术疤痕处,应对残缺棘突的上位或下位棘突进行检查并施以相应治疗,才能更好地提高针刀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兆民等。实用针灸造穴手册。北京:金盾出版社,1990.191 2、朱汉章。小针刀疗法。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185-186,204-208 3、宣蛰人。软组织外科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249 原文位置 《疼痛》1999年第7卷第1期 |